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已发布
2019-03-03 22:20:43 来源:国际糖尿病 作者:康复医院内科王健 【 】 浏览:785次 评论:0

  2019年3月2日在合肥召开的《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会上 举行《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发布仪式。

微信图片_20190303215851.jpg

发布现场

微信图片_20190303215840.jpg

发布现场

  糖尿病前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标志或分水岭,如出现则标志着将来发生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微血管病以及肿瘤和痴呆等的危险性增高。已有充分证据证明,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因此,及时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并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2014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颁布了《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为满足糖尿病防控新形势的需要,专家组今年新制定了《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采用问答形式,提供更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的糖尿病前期干预指导。针对新共识制定的初衷和一些亮点,《国际糖尿病》记者特邀该共识的主要倡议者和撰写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进行解读,以期引起大家对糖尿病前期的重视。一下是专访内容。

微信图片_20190303214733.png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母义明教授专访

为什么制定新共识?相比2014年的共识有何不同?

母义明教授:2014年《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预防的专家共识》发布以来,糖尿病患病率并未明显下降,患病人数逐渐增加,且呈现年轻化态势,这意味着我国糖尿病预防工作仍不到位。今年制定的《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之所以着重强调糖尿病前期,是因为其在总体人群中所占比例很大,2010年的数据为30%~50%,且该人群大约每年会以≥10%的速度进展为糖尿病。2014年的共识是针对整体人群的糖尿病预防,今年制定的专家共识专门针对糖尿病前期人群,推荐了更加严密和具体的预防措施。两份共识的制定都是希望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患病人数能够逐渐下降,得到控制。因为糖尿病是慢病的基础,高血压、脑血栓、心肌梗死、肿瘤等均与之有关。未来我国将面临严重的慢病挑战,若得不到良好控制,将威胁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

新共识采用问答形式,非常新颖,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母义明教授:无论共识还是指南,目的都是让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感兴趣的内容。因此,问答形式更加直接,简单、明了、快捷、有效,能够直接回答让人关心的问题。另外,现在很多的指南和共识都采用这种形式,相对来讲更加容易被读者接纳,而且很容易找到要点。

新共识首次清楚定义了“谁”负责糖尿病前期的筛查和管理,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母义明教授:除了内分泌科,在其他很多科室就诊的患者中,很多人有糖尿病前期。比如,①产科:我国孕妇妊娠期糖耐量异常或妊娠糖尿病人数越来越多,5~6名孕妇中就可能有1例这种患者。因此,产科医生对孕妇的妊娠期筛查非常重要。②心血管科:至少60%~7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伴有糖尿病或血糖增高。③外科:很多外科医生做手术时会检查患者的血糖,无形中就会发现某些人可能处在糖尿病前期,甚至糖尿病。因此,不同科室的医生在日常诊疗中更容易发现糖尿病前期人群,如果这些医生能够共同行动起来,将会很容易发现更多糖尿病前期患者,加上新共识推荐的基于分层的、比较合理的管理手段,可以有效预防更多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至糖尿病,从而预防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更多益处。另外,也可减少国家医保负担,更重要是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保证糖尿病前期患者对生活方式干预的依从性,这其中存在哪些问题?

母义明教授: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包括大庆研究在内的很多研究就已经证明生活方式干预的重要性。但是,迄今为止,无论医生如何向患者强调生活方式干预,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人很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生活方式干预知易行难。当然,生活方式干预永远是糖尿病预防最重要的基础,但对生活方式干预来说,若要坚持下去,最重要的还是人们健康理念的转变。而健康理念随着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应该相应提高。所以,从医生角度来讲,有责任和义务清楚告知患者在生活方式方面的注意事项,如饮食、运动、睡眠、情绪、工作、压力等。其实,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慢慢转变而养成的。作为患者来讲,一定要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必须改变生活方式,若做不到,就无法阻止病情进展,导致出现血糖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等。

在药物干预的时机和原则部分,新共识首次提出糖尿病前期人群分层管理的概念,这是怎么提出来的?

母义明教授:当我们做一件事时,能力、付出和产出要成比例。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庞大,患病人数大约在3~5亿,如果对所有患者都进行干预,付出会很大,而且很难做到,也没有这个能力。因此,对相对风险不同的人群进行分层管理,可以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关注风险特别高的人群。比如,空腹血糖受损(IFG)合并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的风险高于单纯IFG或单纯IGT的患者,在短期内进展为糖尿病的可能性更大,需要对这个人群重点进行干预。所以,分层管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有的放矢,更加有效地预防糖尿病前期人群进展为糖尿病。另外,还可节约更多资源,集中优势资源,关注那些更应该得到关注的人群。

目前,我国获批用于IGT治疗的药物只有阿卡波糖,且被医保覆盖。您如何看待它在糖尿病前期干预方面的效果?

母义明教授: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糖尿病前期尚未被定义为一种疾病状态,它只是疾病的前期状态。所以,很多国家没有明确表态糖尿病前期是否应该治疗。但是,现在我们越来越认识到,糖尿病前期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率更高、患病人数更多的一个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既往我国开展过很多有关预防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的研究,相关药物包括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胰岛素增敏剂等。阿卡波糖之所以被批准用于治疗糖尿病前期,是因为有证据表明其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前期进展为糖尿病,包括国际上的ACE研究。现在我们也认识到,糖尿病管理的很多手段都能够预防糖尿病前期变成糖尿病,关键是需要更多证据来提供治疗依据。未来,可能越来越多的药物会加入到糖尿病前期的干预行列当中。

共识发布之后,医生应如何在临床中切实做好糖尿病前期管理?患者应如何自我管理?

母义明教授:从健康状态到不健康状态、再到糖尿病,需要一个过程,进展所需时间因人而异。当然,发现越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患者获益就越大。我们马上跨入21世纪20年代,健康理念也要与时俱进,更应该注重预防,强调预防为主。从这个角度来讲,希望广大医务人员首先自己思想上要重视,知道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短期之内可能会进展为糖尿病,进而教育患者如何防治这种转变,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对于患者来讲,要想降低未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需要在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如有遗传史、年龄大于40岁、平时运动较少)或有些症状(如口渴、多饮、乏力、体重下降等)的情况下及时到医院做相关检查。如果检查发现血糖异常,尚未出现糖尿病或者糖尿病并发症,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越早干预,获益越大。无论医务人员,还是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高危人群,都希望大家能够尽早发现糖尿病前期,从而加以生活方式干预,甚至药物干预来获得最大的益处!

Tags:《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 责任编辑:王健
上一篇美国科学家揭开终极底牌:癌症自.. 下一篇对于疑似感染患者,降钙素原作为..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