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怎样自我评估慢阻肺病情的轻重?
2019-11-17 11:37:51 来源:医脉通 作者: 【 】 浏览:2156次 评论: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为“慢阻肺”。是重要的致贫、致残、致死的一类疾病,一旦罹患相伴终生。在慢阻肺病情演变的不同阶段,因其轻重不同,治疗方法也不同,所以对它进行确切评估是必须的。 

肺功能检测

  要知道一个萝卜的轻重,我们可以用“称”称量。那么有没有称慢阻肺的“称”呢?有,最标准的“称”就是肺功能检测仪。 一般通过肺通气功能检测就可以准确判断慢阻肺的轻重程度。肺功能评估慢阻肺的指标很多,最常用的有两个。第一个叫“用力肺活量”,简称FVC(请务必记住这个简称,后面要用):测量方法就是让患者先用力吸气,到不能再吸的时候,然后以最大的努力、最快的速度做呼气,到呼得不能再呼的时候,这个呼出气的总量,就叫用力肺活量(FVC),也叫用力肺容积。第二个叫“呼气第一秒肺容积”,简称FEV1(请务必记住这个简称),其实就是把用力肺活量(FVC)的肺容积按不同时间段分开算,第一秒的,叫“呼气第一秒肺容积(FEV1)”,第二秒的当然就叫FEV2,第三秒的FEV3,等等。因为FEV1最能反映肺通气功能的损伤,所以常用。 

  判断有没有慢阻肺,就是依据FEV1占据FVC比例(比值),如果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小于0.7(也就是70%),在排除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就可以诊断为“慢阻肺”。 然后按照FEV1占正常预计平均值的百分比,来对慢阻肺病情进行分类。 

GOLD慢阻肺肺功能分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建议这样分类:在FEV1/FVC小于0.7的条件下,如果FEV1依然超过预计值的80%,就叫一级(GOLD1,轻度);在50%--80%之间是二级(GOLD2,中度),30%—50%就是GOLD3,重度;<30%,GOLD4,极重度。(见附图表)

 

1.jpg 
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 

 

  在临床实践中,呼吸科医生发现,单纯依据肺功能分类,还是不能准确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就好比虽然称出萝卜的轻重,并不代表知道萝卜甜不甜。萝卜甜不甜,谁尝谁知道。慢阻肺就是这样,有人自我感觉呼吸困难很重,但肺功能分级却很轻,有人感觉呼吸困难很轻,但肺功能分类却重。 因为呼吸困难的轻重全靠患者的感觉(他尝的),为了尊重患者,在判断病情的时候还要考虑呼吸困难的程度。大家就设计很多问卷调查表,来数字化描述呼吸困难的程度。本文给大家介绍的是改良版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问卷(mMRC),以患者自我感觉,对呼吸困难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等级越高,呼吸困难情况越严重。可不要轻视这个患者自我感觉的量表,这个评分与健康状况相关性良好,并能预测远期死亡风险! 

2.jpg

慢阻肺评估测试表(CAT)

  问题又来了。由于每个人的性格、认知水平、对世界的态度都是有差异的。同样病情的患者,生活质量却大相径庭。有的肺功能及mMRC评分很低,但生活却一团糟;有的虽然评分很高,但生活质量却很高,有滋有味地过日子。医生对患者的心思,必须细致入微。不仅治疗身体的疾病,还要照顾心理的需求。所以大家又设计出不同的量表,希望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准确评估。本文给大家推荐的是国际上通行的简略表,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简称“慢阻肺自测量表(CAT)”。

 

3.jpg
  以上这些都是对患者就诊时情况的评估。我们还需要对患者的未来进行评估,以及评估有没有急性加重的风险等等。因为慢阻肺每一次急性加重,都是对生命的一次重大打击,向死亡推进一步。怎样像天气预报一样,准确预报患者的未来? 
急性加重与评价合并症 

  过去,大家一直依赖肺功能,肺功能分级越重,预后越差,一般认为,FEV1<50%,预示急性加重风险次数加大。但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两者并没有绝对的相关性。所以单纯依赖肺功能预测病情未来的发展,在精准度方面存在很大欠缺。后来发现每一次急性加重本身,对下一次的急性加重有很好的相关性。一年≧2次的急性加重,下一年急性加重的几率在50%—80%。如果≧3次,几乎逃不过再次急性加重的坎。 除了慢阻肺本身症状外,合并症、并发症的存在,也是关乎病情轻重、威胁患者生命的重大因素。常见的合并症有:缺血性心脏病、脑卒中、肺癌、高血压、糖尿病、焦虑、抑郁、骨质疏松症、骨折、消瘦、营养不良等等,篇幅所限,本文暂且不讨论。 

综合评估 

  我们总结一下,慢阻肺评估共四个方面: ①评估肺功能。②评估症状(mMRC、CAT)。③评估急性加重风险。④评估合并症情况。
前三个方面是慢阻肺自身表现的反应。大部分患者的自我症状评分(mMRC、CAT)及急性加重次数这些患者主观感觉与客观的肺功能级别还是对应的,仅仅少部分有出入。如果我们把这几个指标汇总在一起,就能更好的评估慢阻肺,为合理治疗提供依据。下图是2017年国际指南GOLD修改后的慢阻肺评估图。

4.jpg 

  怎样看懂这张图呢?我把它分为三部分。

(1)第一部分是诊断慢阻肺必须的客观条件:肺功能检查,标准就是FEV1/FVC<0.7。
2)第二部分就是依据肺功能对慢阻肺的客观评价分级,轻度就是轻度,重度就是重度。而且对后面的症状分级具有矫正的作用(见后述)。
3)第三部分是重点讲述的。依据患者的自觉症状及既往急性加重次数,把慢阻肺分为A、B、C、D四个等级。
  为什么呢? 先看看急性加重史。前面已经讲了,“急性加重本身,对下一次的急性加重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急性加重是推进慢阻肺向前进展的最主要因素,也是走向死亡的主要因素。因此,尽管你的肺功能分级很轻,只要你急性加重次数频繁,比如一年超过3次,就提示未来风险大,你的肺功能会很快下降成“重度”。所以,对应的级别很高——C和D级。相反,尽管你现在的肺功能分级是重度,但既往很少急性加重,就提示未来风险小,肺功能下降速度会很慢。所以归类为A和B级。 

  同理,症状分级(mMRC或CAT)也是这样。不管肺功能分级多少,只要你自觉症状很轻,未来风险就低,最坏也不会达到顶端的D级,所以归类为A、C级。相反,一个人自觉症状很重,结局不会好的,如果肺功能还差,就会达到疾病最终点D级。反过来,在此情况下,尽管肺功能很好,但也不可能成为A,所以归类为B、D级。 

  如果一个患者依据ABCD实在无法解释对应的肺功能改变,就应该考虑是否存在合并症、并发症。例如,患者A,本次就诊时mMRC=3分,或者CAT=12分,并且他去年急性加重发生了3次。按照此表,患者应该分类到D级。但是该患者的肺功能分级却在GOLD1级,属于“轻度”。这就要考虑患者有没有合并症,如脑卒中、心衰、肺炎等等,也可能因反复“感冒”引起。治疗的时候就要多关乎慢阻肺以外的因素。 

  如此看来,ABCD分级看似独立于肺功能,其实每一步都在看肺功能变化的“脸色”。但是,患者的自觉症状往往与身体素质及潜在疾病有关,所以能够很好预测未来。因此,指南推荐按照ABCD这4个等级评价病情。

Tags:慢阻肺? 责任编辑:kfnk
上一篇慢阻肺稳定期药物治疗策略 下一篇COPD临床最新研究进展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